又有一个孩子选择了离开人世,她的blog也引发了无数讨论。对一个已去的人,指手画脚说东道西,有些不太礼貌。同时,也不禁再想,究竟生活是什么?如余华的《活着》,有时在外人看来,活着很苦,但他选择活着;有的人,却为了外人认为的鸡毛蒜皮小事而离开,为什么?生命等同于生活吗?一直认为中国人的造字很有心理寓意,也试图从中寻求答案—— from:
www.iciba.com 生:live
shēng <动> 会意。
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
本义: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。
生,进也。象草木生出土上。——《说文》
生,出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生,生长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自无出有曰生。——刘巘《易义》
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草木有生而无知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命:destiny;fate;lot
mìng <动> 会意。
从口从令。表示用口发布命令。
本义:指派;发号。
命,使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活
huó <动>
形声。本义:流水声。照我看来,“生”、“命”、“活”三字有不同的含义,
“生”描述了一种静止和发展共存的变化状态:“从无到有,同时也走向无”。“生”的对立面,应当是“死”。我们说,杯子是死物,因为它虽然存在,但只有一种静止的状态,不会变化。任何生物,都是从无、到有,在归于无。
“命”描述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目的性和规律性,即所谓的“人生意义”和“人生轨迹”,我们认为自己来到世上是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目的的,这个目的,可能是上帝赋予的,也可能是环境决定的。无论如何,总是有目的的,这就是人生意义。因此说,命是人类特有的。
而“活”,描述了一种可控制的自由态,如同水流,虽然河道和高度落差已经决定了最终的“命”,然而,水流却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,似乎它们能“乐天知命”,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自己灵动的自由。活,就是人类的“自由意志”。活,似乎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状态,大部分人,早就认了“命”,于是尽力生存,在他们眼里,这就是“活着”;有的人,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“活”,也没看见自己的“命”,也就生不了了。